Touch ID助Apple Pay向支付宝和微信宣战
2016/2/18 15:48:46 点击:
Touch ID助Apple Pay向支付宝和微信宣战
2月18日,Apple Pay 正式登陆中国。从技术角度宣告,“实体卡片+老旧确认方式”(比如通过短信验证码、电话、U 盾、IE 安全控件来确认)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。
2月17日,招商银行 App 上已出现 “Apple Pay,See U Tomorrow” 字样,而建行、广发等银行也已通过官方渠道宣布 2月18日 凌晨正式上线 Apple Pay。
Apple Pay 的本质 = 刷卡,只不过是用手机来代替了实体的卡片,用 Touch ID 来代替签名。
从技术原理上看,Apple Pay 在手机内集成了 NFC 天线和安全芯片,通过空中发卡流程,将银行动态加密的信息集成在安全芯片里,通过 NFC 传递交易信息、完成支付。相当于在手机安全芯片里加载了一张银行卡,与刷银行卡一模一样。
手机测试卡,测试卡,LTE测试卡找广瑞
只是把过去磁卡式的信息交换方式变成了现在非接触的 NFC 式的,把存储银行动态信息的实体卡片变成了手机,仅仅改造了媒介,改变了你的支付行为,并未改变交易流程。
Apple Pay 依赖 iPhone 系统底层的整合,在便捷程度上,非支付宝能比。
支付宝扫码付款的步骤是:拿出手机,解锁手机,打开支付宝 app,等待欢迎动画,指纹解锁进入界面,打开二维码,最后商家扫码。这一过程尽管已大大简化,仍需 8-10 秒左右。
而 Apple Pay 是:拿出手机,靠近 pos 机,屏幕自动点亮,再指纹确认即可,时间可缩短到 2-3 秒。
我猜,两种体验的区别可能就跟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差别一样。还有一点不同的是,苹果不知道你消费了多少钱、在哪消费、买了什么东西,不参与交易的任何一环。支付宝就不同了,虽然获取了你的交易信息,但也能帮你记账。
苹果作为完全的第三方,只是提供一个 “管道” 来实现信息传输。结算还是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事情,相应数据不会存储在苹果的服务器上,苹果将这些信息加密保留在了本地而非云端。
具体来说,苹果利用 “Tokenization” 技术,将银行卡信息转化成一个字符串(Token)存在手机中。每当用户支付时,手机就通过该 Token 再生成一个随机 Token 和一组动态安全码发给银行,银行再通过 Token 将其还原成银行卡从而回传授权完成支付。
从硬件部分看,芯片里分安全区和普通区。存储银行动态信息的安全区其实是芯片里的一块 “飞地”,与芯片的其他部分是隔离的,无用户授权无法对其访问,从而保障敏感信息的安全。
除了可以在银联的 POS 上刷机消费,Apple Pay 还可以实现银行卡的另外一个功能:取款。据建行介绍,绑定银行卡后,Apple Pay 的 “非接取款” 功能,可以让苹果终端完全替代银行卡,在 ATM 上感应取款。
相比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要求联网的环境,Apple pay 可在无网络的环境下运作,这一点不难理解,想想看,刷卡用到的卡片本身也是不需要联网的,通过磁条就完成了信息交换。不过,Apple Pay 需要支付双方同时拥有 NFC 硬件设备,这一点会制约着 Apple pay 的推广。
“支付是个利润很薄的行业,消费端和商户端双边激活是关键。Google Wallet 是消费端搞好了,商户端跟不上;Square 则反之。苹果能否将商户和消费双激活,是苹果支付能否普及的关键。” 波士顿咨询董事经理何大勇如此表示。
一位银行高管对 36 氪表示,一家国有四大银当年也想搞移动支付,甚至还为用户准备了免费手机,用户拿到手机就问,“我拿到这个手机能去哪消费”,商户也会问,“让我改造 pos 机可以,那我的用户在哪里?” 最后成为 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 的死结,失败告终。
在美国,与 Apple Pay 功能基本接近的 Google Wallet 曾高调推出,但缺乏运营商、硬件厂商的支持,Google 本身是互联网公司,提供开源的系统,对硬件厂商没有控制能力,而 NFC 恰恰强调终端支持。此外,NFC 还涉及运营商和卡组织的多方利益,Google 缺少对产业链的控制力,于是导致了 Google Wallet 的失败。
反观自成体系的支付宝、微信,完全不涉及手机厂商、运营商、收单机构等复杂的产业链,通过生活服务平台将更多的用户和商户联系在一起,运营和推广能力强大,保持着极高的用户黏性。
目前 Apple Pay 只能在 600 万台 POS 机上使用(请认准 “云闪付 QuickPass” 标志)。这 600 万台已经占到全部存量 POS 机的六成,按央行部署,到 2017年5月 底,中国所有 POS 机都将完成由磁卡式向非接触式 IC 卡的改造,届时所有 POS 机都会支持 NFC。
对于苹果来说,Apple Pay 的作用是丰富其生态链,成为其 “护城河”。一旦 Apple Pay 促使苹果手机销量大涨,大一点的品牌手机厂商也会跟进。2013年,苹果率先上线的指纹功能,成为很多人最无法割舍的功能,这一点也形成了竞争优势。
银联企图 “收复失地”,WCDMA测试卡,TD-SCDMA测试卡,CDMA测试卡
而有了 Apple Pay 助阵的银联,无疑将扩大其在移动支付上的影响力。除了 Apple Pay,银联还在尽可能与华为、小米等品牌手机厂商谈合作,各种手机品牌 “Pay” 将依托银联平台挤入移动支付大潮。那时,将形成一股 “智能手机 +NFC+ 金融 IC 卡” 的组合,与微信支付、支付宝展开正面对抗。
近年来,支付宝和微信攻城略地,拓展线下交易场景,构筑移动支付通道,抢夺传统金融机构的 “奶酪”。在过去的竞争中,中国惟一的银行卡联合组织及跨行交易清算机构——银联,基本属于守势,无奈坐视第三方支付越来越 “脱媒” 式发展,成长为另一支跨行交易清算的市场力量。
支付宝、微信的扫码支付的优点,在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看来,对消费者来说门槛最低;从商户来看,扫码支付容易与团购促销等优惠手段实现与本地优惠券的捆绑;从银行和银联来说,扫码支付在清算体系上完全绕开了银联,数据控制权基本上被支付机构一家所掌控,在收单市场上蚕食了原有银联和银行收单网络的业务。2G测试卡,3G测试卡,4G测试卡,
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,支付宝、微信支付两大应用,占据了超过八成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;在 2015年 第三季度,大约 1.9 亿活跃用户在使用支付宝作为移动支付工具,排在第二名的微信支付也已拥有超过 1.5 亿的活跃用户。包括银联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,缺席了这把交椅。
而银联与苹果的合作模式,跟苹果在美国与卡组织的合作类似,没有破坏原来发卡行、收单行和卡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,苹果从一开始就坚定地与银联合作,并非替代银联。
支付宝的本质上是线上支付,但交易在线上,服务在线下,离不开网络环境。银联想抓住支付宝们的这一软肋,将离线支付作为突破口,基于 NFC 的移动支付可完全脱离网络环境,并令人感觉更为安全。
本文来源于:36Kr 作者:周天
2月18日,Apple Pay 正式登陆中国。从技术角度宣告,“实体卡片+老旧确认方式”(比如通过短信验证码、电话、U 盾、IE 安全控件来确认)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。
2月17日,招商银行 App 上已出现 “Apple Pay,See U Tomorrow” 字样,而建行、广发等银行也已通过官方渠道宣布 2月18日 凌晨正式上线 Apple Pay。
Apple Pay 的本质 = 刷卡,只不过是用手机来代替了实体的卡片,用 Touch ID 来代替签名。
从技术原理上看,Apple Pay 在手机内集成了 NFC 天线和安全芯片,通过空中发卡流程,将银行动态加密的信息集成在安全芯片里,通过 NFC 传递交易信息、完成支付。相当于在手机安全芯片里加载了一张银行卡,与刷银行卡一模一样。
手机测试卡,测试卡,LTE测试卡找广瑞
只是把过去磁卡式的信息交换方式变成了现在非接触的 NFC 式的,把存储银行动态信息的实体卡片变成了手机,仅仅改造了媒介,改变了你的支付行为,并未改变交易流程。
Apple Pay 依赖 iPhone 系统底层的整合,在便捷程度上,非支付宝能比。
支付宝扫码付款的步骤是:拿出手机,解锁手机,打开支付宝 app,等待欢迎动画,指纹解锁进入界面,打开二维码,最后商家扫码。这一过程尽管已大大简化,仍需 8-10 秒左右。
而 Apple Pay 是:拿出手机,靠近 pos 机,屏幕自动点亮,再指纹确认即可,时间可缩短到 2-3 秒。
我猜,两种体验的区别可能就跟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差别一样。还有一点不同的是,苹果不知道你消费了多少钱、在哪消费、买了什么东西,不参与交易的任何一环。支付宝就不同了,虽然获取了你的交易信息,但也能帮你记账。
苹果作为完全的第三方,只是提供一个 “管道” 来实现信息传输。结算还是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事情,相应数据不会存储在苹果的服务器上,苹果将这些信息加密保留在了本地而非云端。
具体来说,苹果利用 “Tokenization” 技术,将银行卡信息转化成一个字符串(Token)存在手机中。每当用户支付时,手机就通过该 Token 再生成一个随机 Token 和一组动态安全码发给银行,银行再通过 Token 将其还原成银行卡从而回传授权完成支付。
从硬件部分看,芯片里分安全区和普通区。存储银行动态信息的安全区其实是芯片里的一块 “飞地”,与芯片的其他部分是隔离的,无用户授权无法对其访问,从而保障敏感信息的安全。
除了可以在银联的 POS 上刷机消费,Apple Pay 还可以实现银行卡的另外一个功能:取款。据建行介绍,绑定银行卡后,Apple Pay 的 “非接取款” 功能,可以让苹果终端完全替代银行卡,在 ATM 上感应取款。
相比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要求联网的环境,Apple pay 可在无网络的环境下运作,这一点不难理解,想想看,刷卡用到的卡片本身也是不需要联网的,通过磁条就完成了信息交换。不过,Apple Pay 需要支付双方同时拥有 NFC 硬件设备,这一点会制约着 Apple pay 的推广。
“支付是个利润很薄的行业,消费端和商户端双边激活是关键。Google Wallet 是消费端搞好了,商户端跟不上;Square 则反之。苹果能否将商户和消费双激活,是苹果支付能否普及的关键。” 波士顿咨询董事经理何大勇如此表示。
一位银行高管对 36 氪表示,一家国有四大银当年也想搞移动支付,甚至还为用户准备了免费手机,用户拿到手机就问,“我拿到这个手机能去哪消费”,商户也会问,“让我改造 pos 机可以,那我的用户在哪里?” 最后成为 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 的死结,失败告终。
在美国,与 Apple Pay 功能基本接近的 Google Wallet 曾高调推出,但缺乏运营商、硬件厂商的支持,Google 本身是互联网公司,提供开源的系统,对硬件厂商没有控制能力,而 NFC 恰恰强调终端支持。此外,NFC 还涉及运营商和卡组织的多方利益,Google 缺少对产业链的控制力,于是导致了 Google Wallet 的失败。
反观自成体系的支付宝、微信,完全不涉及手机厂商、运营商、收单机构等复杂的产业链,通过生活服务平台将更多的用户和商户联系在一起,运营和推广能力强大,保持着极高的用户黏性。
目前 Apple Pay 只能在 600 万台 POS 机上使用(请认准 “云闪付 QuickPass” 标志)。这 600 万台已经占到全部存量 POS 机的六成,按央行部署,到 2017年5月 底,中国所有 POS 机都将完成由磁卡式向非接触式 IC 卡的改造,届时所有 POS 机都会支持 NFC。
对于苹果来说,Apple Pay 的作用是丰富其生态链,成为其 “护城河”。一旦 Apple Pay 促使苹果手机销量大涨,大一点的品牌手机厂商也会跟进。2013年,苹果率先上线的指纹功能,成为很多人最无法割舍的功能,这一点也形成了竞争优势。
银联企图 “收复失地”,WCDMA测试卡,TD-SCDMA测试卡,CDMA测试卡
而有了 Apple Pay 助阵的银联,无疑将扩大其在移动支付上的影响力。除了 Apple Pay,银联还在尽可能与华为、小米等品牌手机厂商谈合作,各种手机品牌 “Pay” 将依托银联平台挤入移动支付大潮。那时,将形成一股 “智能手机 +NFC+ 金融 IC 卡” 的组合,与微信支付、支付宝展开正面对抗。
近年来,支付宝和微信攻城略地,拓展线下交易场景,构筑移动支付通道,抢夺传统金融机构的 “奶酪”。在过去的竞争中,中国惟一的银行卡联合组织及跨行交易清算机构——银联,基本属于守势,无奈坐视第三方支付越来越 “脱媒” 式发展,成长为另一支跨行交易清算的市场力量。
支付宝、微信的扫码支付的优点,在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看来,对消费者来说门槛最低;从商户来看,扫码支付容易与团购促销等优惠手段实现与本地优惠券的捆绑;从银行和银联来说,扫码支付在清算体系上完全绕开了银联,数据控制权基本上被支付机构一家所掌控,在收单市场上蚕食了原有银联和银行收单网络的业务。2G测试卡,3G测试卡,4G测试卡,
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,支付宝、微信支付两大应用,占据了超过八成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;在 2015年 第三季度,大约 1.9 亿活跃用户在使用支付宝作为移动支付工具,排在第二名的微信支付也已拥有超过 1.5 亿的活跃用户。包括银联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,缺席了这把交椅。
而银联与苹果的合作模式,跟苹果在美国与卡组织的合作类似,没有破坏原来发卡行、收单行和卡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,苹果从一开始就坚定地与银联合作,并非替代银联。
支付宝的本质上是线上支付,但交易在线上,服务在线下,离不开网络环境。银联想抓住支付宝们的这一软肋,将离线支付作为突破口,基于 NFC 的移动支付可完全脱离网络环境,并令人感觉更为安全。
本文来源于:36Kr 作者:周天
- 上一篇:一个业务主管的“2016年的个人目标计划及工作宣言” 2016/2/22
- 下一篇:存款准备金率即将下调 有利提振银行地产股 2012/5/21